在科研方面,王覃老师从硕士阶段开始一直从事骨质疏松与代谢性骨病的研究。博士阶段在芬兰留学一年的过程中,参与了Jyvaskyla大学健康科学和技术系Sulin Cheng团队的数项研究做出了重要贡献,获得团队领袖的充分肯定和赞许,并推荐回华西医院工作。回国之后,继续进行骨代谢相关研究,在国际期刊发表论文20余篇,其中有一篇发表在Obesity review、两篇论著发表在骨代谢领域的顶级期刊Journal of Bone and mineral research上。这两篇均被中文版JBMR选中刊登(该刊得到JBMR杂志社授权,在将全年发表在JBMR上的文章中精选部分有重大意义的文章翻译成中文后在国内进行出版发行)。另外还发表中文核心期刊论文12篇。其研究的方向主要包括:(1)青少年骨骼生长和老年人骨丢失的自然模式和影响因素,包括遗传、激素、体成分、体力活动等;(2)骨质疏松症的个体精准化管理,包括疗效评估的华西模式探索、抗骨质疏松药物个体化用药间隔探讨、椎体成形术对于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的疗效影响因素等;(3)代谢性骨病少见罕见疾病的机制研究,例如低磷骨软化、成骨不全、骨骺发育不良、骨硬化症等。
目前,王覃老师以负责人身份承担四川省科技厅课题三项,累计经费50万;另以第一主要研究者身份承担国际交流纵向课题一项(23万美元)及四川省科技厅重大科技支撑项目一项(50万)、卫生部公益项目一项(50万)、四川省卫计委干保课题一项(8万)。参编专业论著及医学教材共4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