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毕业于四川大学华西临床医学院,获医学博士学位,同年留院工作;主任医师,内分泌代谢科副主任。先后获“四川大学华西医院优秀共产党员”、“四川大学优秀实习指导教师”及“大内科先进党务工作者”等荣誉称号。2018-2019年由医院公派于美国密西西比大学医学中心访问学习。新冠疫情爆发以后,先后于成都市公共卫生临床医疗中心和武汉大学人民医院东院参与新冠肺炎患者的救治,随医疗队获“中国五四青年奖章集体”,个人获“四川省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个人”、 “四川大学疫情防控先进青年工作者”等奖项。2022.5-2024.8受四川省委组织部、省卫健委委派,作为中组部乡村振兴“组团式”帮扶医疗队队长于乐山市马边彝族自治县人民医院工作,担任院长。
中华医学会内分泌学分会第十一届委员会基层内分泌代谢病学组委员,
中华医学会内分泌学分会第十一届委员会基础内分泌学组委员,
中华医学会内分泌学分会脂代谢学组秘书,
中国微循环学会糖尿病与微循环专业委员会青年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四川省医学会内科专业委员会第四届代谢病学组委员兼秘书,
四川省预防医学会内分泌代谢性疾病防控分会第三届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四川省医师协会第一届内分泌代谢科青年医师委员会委员,
四川省医学会内分泌暨糖尿病专业委员会基层医生内分泌代谢病协作组秘书,
四川省生物信息学学会智慧药学服务分会常委,
成都高新医学会西部内分泌代谢分会副会长;
Frontiers in Pharmacology等杂志审稿人。
作为项目负责人主持“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重点项目子课题、科技部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子课题、中华医学会科研项目、四川省重点研发项目、四川省科技支撑计划项目、四川省科技厅应用基础项目、成都市科技惠民项目及华西医院临床研究孵化项目等,并作为第一主研参与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及青年项目、国家卫计委行业公益性科研专项、四川省科技攻关项目及全球多中心临床研究等,共署名发表论文60余篇,其中第一/共同第一/通讯作者发表论文近30篇,参与制定专家共识1部,副主编著作1部,参编著作8部。
1. 基础研究方面,早期曾进行胰岛β细胞分离纯化方法的探索,于美国密西西比大学医学中心访学期间,从事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AMPK)信号通路对代谢调节机制的研究,探索钠-葡萄糖协同转运蛋白2(SGLT2)抑制剂对心脏保护作用的机制,相关研究成果发表于《Molecular and Cellular Endocrinology》、《Journal of the American Heart Association》及《Diabetes》等高影响力杂志上,参加2018年美国心脏病学会(AHA)年会壁报交流以及多次中华医学会内分泌学分会的年会专题发言等。未来将继续针对SGLT2抑制剂通过AMPK对心脏保护作用的机制进行研究。
2. 临床研究方面,主要从事糖尿病、甲状腺疾病、代谢综合征、高尿酸血症/痛风等流行病学及队列研究。针对代谢综合征、异位脂肪沉积与胰岛β细胞功能及胰岛素抵抗的相关性进行了研究;首次分析了四川省藏族僧人高尿酸血症流行病学并分析其患病的危险因素;全程参与了全国甲状腺疾病、碘营养及糖尿病患病率调查(TIDE研究),相关论文已由团队发表在《BMJ》及《Thyroid》杂志上;依托上述数据,分析了碘营养与动脉粥样硬化的相关性;在科技部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中,得到了2型糖尿病多种危险因素的管理现状及分布特征;另外,还对罕见病(如:Gitelman综合征等)进行了相关研究。目前正在进行“四川省彝族地区成人与青少年高尿酸血症/痛风患病率调查及痛风早期筛查和预测模型的建立”、“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疾病的队列研究”等研究;并参与了“华西医院百万人群队列”子队列,拟进行“高尿酸血症进展为痛风的影响因素及高尿酸血症的肾脏、心脑血管及糖脂代谢损害风险:多中心前瞻性队列研究”。我们已在成都印钞厂社区、成都市西安路社区、成都市龙泉驿区、马边彝族自治县等建立了多个流行病学资料库,积累了大量生物样本,为以后进行临床研究及研究生培养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研究生部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