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学科发展简述
神经病学拥有源远流长的历史,自1914年华西协和大学设立医科开始,即开始了神经与精神病学的教学,在几代学术带头人的领导下,艰苦奋斗、发奋图强,发展成为全国最大的神经内科之一,培养了大批神经病学人材。1981年被授予硕士学位授位点,2003年被授予博士学位授位点,2004年获省级重点学科,2012年获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形成了脑血管疾病、癫痫、神经系统遗传与变性疾病、周围神经与肌肉疾病、神经免疫性疾病、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痴呆及认知功能障碍等多个稳定的亚专业方向。
二、学科目前情况
规模
近年来,神经内科门诊开展分层管理创新模式,2020年门诊超过40万人次/年,受到卫生部首肯。神经内科病房开放床位310张,通过细分亚专业,依托整体护理模式管理,2020年出院人数超过1.1万人/年,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广大病人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创造了巨大的社会效益。
师资
神经内科现有医师61人,其中教授14人,副教授25人,博士生导师17人,硕士生导师18人,讲师19人。科室人才梯队中,引进人才1名,其他优秀人员3人。护士92人,其中主任护师1人,副主任护师2人,主管护师20人,护师61人。师资力量雄厚,梯队合理,理论授课教师均具有硕士以上学位,其中博士占90%。教研室积极有效措施加强中青年教师培养,由热心教育、水平高、经验丰富的中、老年教师组成专家组,具体指导培养和考核,开展各种教学活动。坚持举办病案讨论、晨读、专业课和专业英语课、专题讲座等学术活动。坚持集体备课制度。每年拔专款用于教师进修学习,并选派优秀教师赴国外学习,改善教学条件,更新教学方法。
特色
近年来,不断深化教学改革,2010年神经病学教研室率先在本科教学中,探索和引进了神经科学整合课程教学模块,在原有的单学科教学模式上,打破传统学科分科格局,整合神经内科、神经外科、精神病学、神经解剖学教学课程,形成多学科交叉融合;教学采用以问题为中心的双语教学模式,并采用启发式、互动式的病例教学方法、小组教学方法,结合现代教育技术与传统教学手段,注重“三基”的培养,极大提高了本课程的教学质量和效果,于2012年荣获四川大学教学成果一等奖。主编或副主编国家级规划教材及专著10部。改革现行的研究生管理模式,实施教育管理上的创新。在新生入学后便由教研室统一管理,导师负责技术指导。提倡对研究生进行早期规划,按不同学制的学生进行分层管理,既规范,又灵活,因材施教;提倡早期接触临床、早期融入团队、早期创造成果的理念,并鼓励多学科交叉融合,共同培养研究生。近5年,已培养研究生150余名,研究生毕业就业率达100%,就职单位均为三级甲等医院。以研究生为主要研究人员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0余项,国家863计划项目子课题1项;获教育部自然科学进步奖一等奖2项。研究生以第一作者身份在国际期刊上发表论文500余篇。研究生参加国际学术会议70余人次。2008年至今有近20名研究生被纳入“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联合培养博士研究生计划,分赴美国哈佛大学、德国爱郎根大学、加拿大哥伦比亚大学留学、牛津大学、伦敦大学学院。
2003年伊始成立住院医师培训基地,顺利完成18届神经内科住院医师的招收,已有五十名住院医师顺利完成培训任务获合格证书,目前尚有约70名住院医师正在接受培训。教研室同时接收了数十名院外医院委托培养的住院医师及其它专业至神经内科轮转的住院医师550余名,向社会培养了一批具备良好的医、教、研能力的年轻神经内科专科医师。从1980年至今,科室每年招收来自全国各地的神经科专科进修医师40-50余名,近10年间已培养500余名进修医生,大多数毕业的进修生均成为了当地医院或科室的高级管理人员和技术骨干。
科研
重视开展结合临床的科学研究和多学科交叉融合,近年与神经外科、神经影像及心理卫生等学科的合作显著促进了学科建设和发展。现有国家级综合癫痫防治中心、脑血管病临床研究中心、神经电生理及神经介入研究室,多个密切合作的循证医学、神经放射、神经遗传和神经科学基础研究平台。有多学科交叉的继续教育学组3个。本学科在脑血管病、癫痫、神经遗传变性疾病及神经免疫疾病等领域研究成绩显著,达到国际或国内先进水平。
近5年在国内外学术期刊发表论文800余篇,其中国际期刊杂志发表论文六百余篇,包括高学术影响力量期刊《Nature》、《NEJM》、《JAMA》、《Lancet Neurology》、《Stroke》、《neurobiology of aging》、《Neuroimaging》、《JNNP》、及相关亚专业权威期刊如《Movement Disorder》、《Epilepsy》等。2020年发表SCI文章200篇。国际会议发言、报告及论文交流100人次。近三年获准卫生部临床学科重点建设项目3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0余项,国家科技部攻关项目或支撑计划分题负责3项,子课题4项,863子课题2项、省厅级10项,国家药监局及横向课题60余项。获教育部自然科学一等奖2项,中华医学会科技进步奖三等奖1项,国家发明专利6项。
学术任职包括国际学术组织任职7人,国家级学术组织常委2人次,委员2人,学组组长1人,副组长2人;国际期刊编委5人次,国家级学术期刊副主编3人次,编委40人次。2015年成立神经内科研究室。创刊有教育部主管、四川大学主办的《癫痫杂志》《ACTA EPILEPTOLOGICA》各一本。《神经病学》双语规划教材获四川大学优秀教材书目一等奖,并获四川省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出版由刘鸣主编《神经内科学》和何俐主编《神经精神分册》两本教材。
三、学科未来发展方向:
开展多学科交叉融合,继续发展脑血管疾病、癫痫与发作性疾病、神经变性和遗传病、运动障碍病、脱髓鞘与脊髓疾病、认知功能障碍疾病、周围神经与肌肉疾病、中枢神经系统感染和免疫性疾病、各种脑病以及疑难杂病专业等多种亚专业方向,为广大患者提供优质的医疗服务和神经系统疾病循证诊断与治疗;培养与国际接轨的医学人才,将学科建设成为国内、国际知名的专业。
研究生部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