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中山大学附属肿瘤医院、中山大学肿瘤研究所)成立于1964年,是新中国成立最早的四所肿瘤医院之一,学科地位、综合实力稳居全国肿瘤专科医院前三甲。中心专科布局全面,名医名家荟萃,多个病种诊疗水平国际领先。
在中国医院专科声誉排行榜中,中心再次荣膺肿瘤专科声誉榜第2位。在2021年度Nature Index自然指数排行榜上,中心位列全球肿瘤医院第4、中国肿瘤专科医院第1。
中心主办英文学术期刊Cancer Communications(《癌症》杂志),多次入选“百种中国杰出学术期刊”和“中国最具国际影响力学术期刊”;2014年被高水平论文收录,在JCR 肿瘤学分类中位于Q1区,为国内肿瘤学领军期刊。
中心2005年批准建设华南肿瘤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围绕服务“健康中国”国家战略目标,以国家重大任务和原始创新、关键技术为牵引,实验室拟重组更名为“华南恶性肿瘤防治全国重点实验室”,重组后实验室将有PI 107人。实验室分布在中心越秀院区、黄埔腾飞园以及广州大学城,总面积2.65万平米。
中心搭建世界一流的公共实验研究平台支撑科研发展,主要包括肿瘤样本资源库及医学大数据平台、多组学研究平台、生物信息学和超级计算平台、超分辨细胞显微成像平台、小动物分子影像平台、放射生物医学平台、模式动物中心、药物化学合成平台、抗体蛋白平台、肿瘤微生态研究平台等。
完善的平台建设、国际一流的设备、精湛的技术、优雅的环境、科学的流程,支撑每位博士后的科研梦想实现。
这里,我们给你——“入站-辅导-考核-出站-转聘”全方位服务和全周期指引。
通过关键节点管理和方向引导,畅通博士后职业生涯道路,为科研博士后发展引路护航。各课题组注重对科研博士后的科研指导和能力培养,鼓励博士后聚焦重要科学问题开展研究。在过程管理上,中心精心组织年度考核及聘期考核会,举办博士后系列专题讲座,邀请国家级人才和优秀青年科研人才分享科研和职业发展的心得感悟。
2021年中心7名博士后入选博新计划,2022年6名博士后入选博新计划,连续两年入选人数位列全国医院第一名。2022年中心博士后45人获批国自然青年项目,中心博士后以实际第一作者在国际知名期刊发表文章彰显中肿青年科研力量。
这里,我们给你——学科前沿的学术视野,广阔多元的前路发展。
中心一直重视对博士后和专职研究系列从事原创科学研究的持续性支持。博后出站后可以转聘特聘岗位继续进行科研工作。若成功转聘中山大学副研究员,中心还予以配套的科研启动经费,大力支持青年的原创科学研究。2019年以来,中心共12名博士后转聘中山大学副研究员。
中心博士后正逐渐发展成为各个医院、科研院所的青年骨干力量。除此之外,达到出站条件的优秀博士后,可以面试中心医生岗位。
这里,我们给你——多巴胺分泌机会和充分幸福感保障。
网球、羽毛球、篮球、足球......总有一个协会你可以加入!中心开展各项丰富多彩文体活动,带你去感受团体运动带来的汗水和快乐,收获健康的体魄的愉悦的友谊。
食堂丰富的日常美食、精美点心,美食节活动和茶水吧的咖啡奶茶,给你味蕾的满足和暖胃的温度。
中心科研博士后年人力成本35万-47万,缴纳五险一金;解决广州市户口,确保博士后基本生活无忧。
在这里,你只需要潜心科研。
哪位合作导师和专业需求和你匹配度最高?一起来看看吧~
招聘需求详情见附件PDF
申请条件:
1、取得博士学位,品学兼优,身心健康,具备较高的学术水平和较强的科研能力。
2、首次进站人员年龄一般在35岁以下,博士毕业不超过三年。
3、科研博士后原则上不接受在职人员的申请。
4、在本校获得博士学位的毕业生,除入选博新计划或者博士后站前项目外,不得申请进入校内相同一级学科的流动站。
在站时间及出站要求:
在站时间一般为2-3年,在站时间满21个月并取得不少于2项代表性成果即可申请出站。
招聘人数及期限:
科研博士后岗位常年招聘,额满为止。
招聘程序:
1、选择合作导师。申请者与合作导师沟通,确定合作意向;合作导师简介可在中心官网“名医名家”栏目查阅。
2、投递简历。申请者可选择以下三种方式投递简历:(1)将简历发到合作导师邮箱;(2)将简历上传到在本中心诚聘英才/博士后岗位;(3)将简历发到至人事处老师邮箱,由人事处老师推荐合作导师。
3、进站面试。由本中心博士后管理小组专家对申请者进行面试(国外申请者可进行视频面试),申请者按合作导师要求进行学术报告,主要内容包括个人基本情况、既往研究工作经历与研究成果及未来研究计划等。
4、提交材料。申请者根据中山大学博士后进站材料一览表要求,进入中国博士后网进行网上申报;准备好相关材料,提交本中心人事处老师审核。
5、上报审批。由中心人事处对应聘者提交的材料进行初审,通过初审的材料提交至中山大学人力资源管理处审核及校内评审,最后上报广东省人社厅审批。此过程约需一个月左右,通过审批后将通知办理进站手续。
联系方式:
联系人:李老师、胡老师
联系地址:广州市越秀区东风东路651号 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人事处
电话:020-87343810,87343818
邮箱:lirx@sysucc.org.cn,huxzh@sysucc.org.cn
附件:2023年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科研博士后招聘需求计划表.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