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学生事务 | 最新信息
2022年华西临床医学院研究生“我心目中的好导师”候选人风采展示
来源:本站发表

为贯彻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弘扬尊师重教、崇智尚学的中华传统美德,加强和改进师德建设与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有效促进师生之间的沟通与交流,展示研究生导师履行“七导”职责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方面的丰硕成果,特在全院研究生导师中开展研究生“我心目中的好导师”评选活动。

经过各专业研究生联名推荐或各专业提名,各专业推委会共推荐32名研究生“我心目中的好导师”候选人。现将32位好导师候选人风采展示。

1号 卢强 超声医学

卢强,男,43岁,中共党员,医学博士,主任医师,博士研究生导师,中国医师协会超声医师青委会常务委员、四川省超声医学工程学会秘书长。长期从事超声医学的临床、教学及研究工作;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3项、四川省科技厅课题3项;2011年获华夏医学科技奖一等奖、2020年获四川省科学技术进步三等奖;主译及副主编专著3部;获准专利4项;发表科研论文50余篇。秉承“团结、创新、自律”的团队文化,以身作则、关爱学生、鼓励独立。

2号 邱逦 超声医学

邱逦,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四川省卫健委学术和技术带头人。目前已培养博士生20余名,硕士生30余名。多名硕士及博士生获研究生国家奖学金、优秀毕业生、华西临床医学院5A博士论文、四川大学优秀博士学位论文提名等奖项。获四川省医学青年科技奖二等奖,获四川省教学成果奖一等奖,四川大学教学成果奖特等奖。以第一/通信作者身份发表论文一百余篇,包括国际高水平期刊论文70余篇。主持各级科研课题10项,其中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项,3项四川省科技厅项目,1项四川大学科技领军人才项目。申请国内及国际发明专利11项,授权7项。以第一完成人获四川省医学科技奖(青年奖)二等奖。担任中国医师协会超声分会常委,中国医师协会肌骨超声组副主任委员,中国超声医学工程学会肌骨超声副主任委员,中国医师协会《中国肌骨超声检查指南》编写组副组长,“十三五”研究生规范教材《肌骨超声诊断学》主编, Material Express杂志副主编,多本中英文杂志编委。

3号 冯先琼 护理学

冯先琼,博士、教授,四川大学华西护理学院硕士研究生导师,四川省卫生厅学术技术带头人,历任华西医院护士长、科护士长及护理部副主任。她深耕护理教育三十余年,培养硕、博士30多人,教学成果丰硕,获四川大学教学成果奖;她专业知识渊博、治学态度严谨,科研道路上奉行“求真、求准、求实”;她是导师,为学生导思想、导人生、导学习、导科研、导心理、导就业、导生活;她更是慈母,给予学生浓浓的爱,温暖学生的心田。

4号 杨蓉 护理学

杨蓉教授,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科护士长,神内护理学术带头人。主要研究方向:内科护理,护理管理,护理教学。学术成果: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发表论文113篇,国际高水平论文12篇;主编本科教材1部和专著3部,参编书籍共10部;主持省部级科研项目4项。杨蓉教授自担任导师以来,有仁爱之心,以德育人,以文化人。在每周一次的以科研指导为主的组会上,帮助研究生解决思想、学业、就业等问题,师生关系融洽,在学习科研和生活中相互支持,互相促进。

5号 曹钰 急诊医学

钰,主任医师,急诊医学博士研究生导师。中华医学会急诊医学专委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医师协会急诊分会副会长、四川省医学会急诊专委会候任主任委员,获“全国医德楷模”称号。近5年获批科研课题10项,经费超过2000万;发表论文88篇(其中国际高水平期刊论文 41篇)、申请专利10项,获省、市医学科技奖各1项,出版著作13部。指导学生参加“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获国赛银奖、省赛金奖各1项;针对不同学科背景研究生开设灾难医学通识与专业课,成为我校灾难医学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6号 唐向东 精神病与精神卫生学

唐向东,教授,博导,现任神经生物检测中心主任、心理卫生中心主任。2009年至今在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担任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神经生物检测中心主任、心理卫生中心主任;发表基础与临床睡眠医学的国际高水平期刊论文140余篇,其中2016年获美国心脏学会颁发的高血压领域顶级优秀论文奖;科技部2030-“脑科学与类脑研究”重大项目首席科学家;担任中国睡眠研究会副理事长,中国医师学会睡眠医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2019 年获第三届国之名医盛典颁发“国之名医·卓越建树”称号;日常生活中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及时给与辅导;科研上深入浅出地给与学生指导,让人茅塞顿开;生活上召开生活座谈会,尤其是外地来蓉求学的,给与学生生活上的帮助。

7号 何成奇 康复医学与理疗学

何成奇教授,博士、教授、博导,四川大学华西临床医学院康复医学系/华西医院康复医学中心主任,中华医学会物理医学与康复学分会主任委员。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及国际合作等多项课题。发获华夏医学科技一等奖等荣誉。十届华西康复国际论坛,十六届康复研究生论坛,引领撰写的《物理医学与康复学进展》2022云版,尽显华西康复风采。门诊后的课题探讨,用餐时的家常聊天,深夜的邮件回复,一切都是为了让学生更好。

8号 应斌武 临床检验诊断学

应斌武,临床检验诊断学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四川大学华西临床医学院/实验医学科/医学检验系主任。中华医学会检验分会第十届委员会委员,中国医师协会第四届检验医师分会常务委员,第四届四川省卫生健康首席专家,四川省医师协会第二届检验医师分会会长,四川省医学会第十一届临床检验专委会候任主委。主持国自然、科技部重大专项、省科技厅等科研项目,科研经费总额累计2000万元以上。以通讯作者在Cell Host Microbe、ACS Nano、Nano Lett等高水平期刊发表论文100余篇。担任Biocell、FrontMed等英文期刊副主编。主编/副主编/副主译《区域临床检验与病理规范教程—呼吸系统疾病》、《临床检验医学》等教材与专著。申请人以第一完成人获四川省医学科技奖(青年奖)一等奖。

9号 何金汗 临床药学

何金汗,男,博士,教授、博士生/后导师,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2013年成为博士生导师,至今培养硕士研究生11名,博士研究生8名。作为项目负责人,主持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项目1项,国家级自然科学基金面上及重点项目3项,省级科研课题1项,发表论文70余篇,申报国家发明专利2项,副主编专著1部。主要从事代谢疾病的发病机制与药物治疗研究,目前已取得一系列创新性的研究成果,研究论文发表在Hepatology、Science Advance等国际知名期刊。

10号 朱涛 麻醉学

朱涛教授,中国共产党党员,四川大学华西临床医学院麻醉学专业博士生导师,中华医学会麻醉学分会常委,四川省医师学会麻醉学医师分会前任会长,四川省医学会麻醉专委会副主任委员,四川省第十一批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四川省卫生计生委领军人才。担任《中华医学英文版》、《中华麻醉学杂志》、《临床麻醉学杂志》等杂志编委,作为首席承担国家重点研究项目1项,负责国基金课题3项,发表国际高水平论文50余篇,曾获国家科技进步奖、四川省科技进步奖、成都市科技进步奖。共指导博士研究生、硕士研究生共30余人顺利完成学业并就业。

11号 许文明 母婴医学

许文明,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博士生导师。生殖遗传实验室,生殖内分泌与生殖调控研究室PI。主要研究方向为生殖医学、表观遗传、神经发育的基础与转化研究。发表相关学术论文100余篇。在工作中,积极主动关爱学生,传递正能量,为学生排忧解难,疫情期间坚持每周线上组会,坚持立德树人,指导一名研究生以共同第一作者的身份在《Developmental Cell>>发表高水平论文一篇,指导研究生完成创新发明项目一项,资助博士研究生出境深造,联合培养。

12号 唐红 内科学(传染)

唐红,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感染性疾病中心主任,感染性疾病研究室主任。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省卫计委领军人物。任中华医学会感染病学分会副主任委员等职,先后承担20余项国家级课题,发表高质量论文200余篇。在全国率先提出通过“基础与临床整合”的模式,对传统的传染病学课程大胆进行改革,获宝钢优秀教师奖和四川大学教学成果奖。在教学中注重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大胆探索,开拓学生的国际视野,特别注重因材施教和对学生能力的培养。

13号 谢其冰 内科学(风湿免疫)

谢其冰教授1994年毕业于四川大学华西临床医学院,目前任风湿免疫科主任医师、科室主任兼支部书记、博士生导师。美国密歇根大学医学院访问学者。长期从事炎性肌病、类风湿关节炎方向的基础与临床研究,致力于疾病发病机制、基于药物基因组学的药物个体化治疗及小分子靶向药物的临床转化研究。作为导师,为人师表、厚德精业,除指导学业外,注重学生思想品德、学术诚信、家国情怀、社会责任等综合素质的培养,“朋友式”的谈心交流建立起了导师、学生间牢不可破的情感纽带,是学生心目中富有感召力的好导师。

14号 苏白海 内科学(肾脏)

苏白海,四川大学华西空港医院党委书记,华西医院肾脏内科副主任,华西医院医用生物材料研究院牵头人,第十三批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主要从事血液透析器/血液灌流器的转化研究及急性肾损伤的诊断的基础和临床研究。近年来,指导学生获得各级别创新创业大赛奖励10余项,研究生国家奖学金3人次及四川省优秀毕业生2人次,获得“四川省优秀创新创业导师”、“四川大学优秀硕士论文指导教师”和“学生心目中最喜爱的教师”。

15号 陈茂 内科学(心内)

陈茂教授,任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分会常委、中国医师协会心血管内科医师分会常委、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分会结构心脏病学组组长等。现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发表国际高水平论文70余篇。获得国家十三五、十二五、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国家级、省部级科研项目多项。主刀完成我国西部地区第一例经导管主动脉瓣植入术(TAVI),TAVI完成例数居全国领先水平。指导带领学生团队获得全国研究生“智慧城市”创意与设计大赛全国金奖、“挑战杯”全国大学生创业设计竞赛全国金奖、“互联网+”国际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全国银奖等大学生高水平竞赛奖励。

16号 李双庆 全科医学

李双庆教授1985年毕业于华西医科大学临床医学院,1991年获内分泌硕士学位,1999年开始致力于开展全科医学医教研工作,并从事糖尿病、肥胖、高血压等慢性病的临床研究。近五年在国内外本学科相关领域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共27篇,出版专著(译著等)共2部,获省(部)级成果奖共1项,主持科研项目共 16 项,承担科研项目共23项。作为硕士生导师,李教授对待学生关爱有加,为学生提供了广阔的学习平台和机会,因材施教,关注每位学生的成长。

17号 屠重棋 外科学(骨科)

屠重棋教授,四川省卫生厅学术技术带头人,四川省“抗震救灾”劳动奖章获得者,四川省劳模和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主任。自主研发国内首家“生物短柄肿瘤假体系列”,打破了国外技术垄断。开展多项3D打印骨小梁金属承重假体世界首创技术,解决了骨-假体界面愈合的重大问题。获发明专利11项,近5年发表国际期刊文章40余篇,获批课题14项,经费约1500万元。注重关爱学生身心健康,悉心指导每位学生的学业和人生规划,打造积极、向上、乐观的人生观念。

18号 项舟 外科学(骨科)

项舟教授,哈佛博士后,博士生导师,四川省卫生健康首席专家,四川省学术技术带头人。培养23届70余名学生。学生每一步成长离不开导师的循循善诱。导师殚见洽闻,腹载五车,传道授业解惑。导师言传身教,其身行一例,胜似千言。导师人品高洁,其身正,不令而行。对学生因材施教,进行个性化培养,从课题到人生规划单独指导。学生对导师:仰之弥高,钻之弥坚,瞻之在前,忽焉在后,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欲罢不能。

19号 魏强 外科学(泌尿)

魏强,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泌尿外科主任。现任中华医学会泌尿外科学分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医师协会泌尿外科医师分会副会长、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前列腺癌和肾癌分委会副主任委员、四川省医学会泌尿外科专委会主任委员。研究方向为前列腺组织炎症与前列腺疾病、泌尿循证医学、泌尿肿瘤的基础与临床研究。主持包括科技部重大专项课题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6项等课题20余项,以通讯作者在Biomaterials, PNAS, J Immunother Cancer, Crit Rev Food Sci Nutr, Oncogene等国际知名期刊发表国际高水平期刊论文100多篇,培养博士后6名,博士研究生53名,硕士研究生32名。主编(译)、副主编、参编国家级规划教材及专著14篇。获四川省科技进步奖一等奖、二等奖,获CUA“金膀胱镜奖”及科技部“吴阶平泌尿外科医学奖”。

20号 赵纪春 外科学(普外)

1981.9至1986.7 在重庆医科大学学习并获学士学位,1986.9至1989.7在四川大学(原华西医科大学)攻读硕士并获硕士学位,1993.9至1996.7在四川大学(原华西医科大学)攻读博士并获博士学位;1989.8至1993.8 四川大学(原华西医科大学)人体解剖教研室工作,1991.7至1993.7年任党支部书记,1991.10-12月原华西医科大学指派到广元市朝天区朝天村做农村社会主义思想教育工作,2002.9至2003.9 美国凯斯西部保留大学医院血管外科进修学习,1996.9至2006.7在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肝脏及血管外科工作,1998.7至2013.7担任普外科党支部书记,2006.9至2013.7在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外科学系工作,副主任,2013.7至今在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血管外科工作,担任科室主任。 先后获得国家、教育部、四川省科研项目和华西医院新技术基金资助,获四川省科技进步成果一等奖三项,二等奖一项,三等奖一项,华夏医学科技奖三等奖一项。先后在国内外发表学术论文200余篇,国际高水杂志70余篇。2014年,由成都商报“四川名医”栏目举办的“金口碑好医生”,获金口碑好医生称号,2015年获四川大学十佳师德奖,2017年,由中国医师协会外科医师分会血管外科医师委员会,授予在专科医师培训中辛勤付出的赵纪春-突出贡献奖,2018.7由人民网和健康时报社主办的第二届国家名医盛典上获 2018年度获国之名医.优秀风范称号,2019年获天府万人计划天府名医项目。

21号 李志辉 外科学(普外)

李志辉,现任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甲状腺外科主任医师、教授,科室主任,博士研究生导师,四川省学术与技术带头人,从事甲状腺及甲状旁腺疾病的诊治。李老师时常与学生深入交流,进行“思维碰撞”,从研究课题到工作生活,事无巨细的予以关怀,提供差异化的指导。鼓励并督促学生多阅读书籍,根据学生的性格特点和兴趣方向,制定不同的培养方案。李老师以身作则,身先士卒的投入临床工作中,是患者眼中的好医生,是学生的心中的领路人。

22号 曾勇 外科学(普外)

曾勇,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肝脏外科教授,主任医师,博导,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肝脏外科研究室主任。英国皇家外科学院Fellow,中国抗癌协会胆道肿瘤专委会副主任委员,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转化医学分会副会长,中华医学会四川省外科专委会候任主委,四川省卫生健康首席专家,四川省学术技术带头人。2003-2004年赴日本京都大学附属病院研修活体肝移植和肝胆外科疾病。从事肝胆胰外科医疗、教学、科研30余年。主持多项科技部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及四川省科技厅重点项目。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发表国际高水平论文50余篇,其中以通讯作者在包括J Hepatol, Hepatology, CancerRes, Ann Surg, Cell Death Differ, Mol Cancer在内的国际主流学术刊物上发表了多篇学术论文,包括ESI高被引论文2篇。获教育部科技进步一等奖1次,四川省科技进步一等奖3次。

23号 向波 外科学(小儿外科)

向波,男,博士,硕士生导师,现任中华医学会小儿外科分会常委、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小儿外科主任、四川省医学会小儿外科专委会主任委员、四川省医师协会小儿外科分会会长,负责华西医院儿童肝脏移植项目及儿童机器人手术治疗项目。向波教授为人师表,师德师风高尚,目前已培养数名硕士、博士研究生,指导学生在业界内国内外高影响力杂志如Surgical endoscopy、Journal of pediatricsurgery、中华小儿外科杂志、临床小儿外科杂志等发表论文30+篇。十数年如一日坚持每周组会指导学生科研工作、科研思维的培养,着重学生临床技能的训练及临床逻辑思维的培养。

24号 柏森 医技

毕业于四川大学核物理及核技术应用专业,留学于法国巴黎 Henri Mondor医学院。在国内外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共30篇(第一作者/通讯作者)柏森老师学识渊博、为人师表。他关爱学生发展,以“理、工、医”交叉融合为导向,致力于为学生搭建持续性提高平台。他德以明理、学以精工、敢于创新、重于实践,不断探索新的人才培养方式,鼓励学生结合专业发展需求探索前沿课题研究,以培养社会所需的临床和科研并重的放疗专业人才为己任。

25号 杨晓妍 医学信息学

晓妍,带领学生从事生物医学大数据研究,悉心指导学业、着力培养素质、细致关心生活。指导研究生高质量开展研究,发表川大C级文章1篇、中文核心3篇,在投HX31篇;学生第一、四主研参研省部级项目1项;资助学生参培并获大数据工程师证书、雅思6.01人次,获评“优秀研究生”1人,中期考核“优秀”1人。此外,协助大数据中心领导分管教学工作,包括医学信息学和人工智能两个学科研究生招生培养及新开两门研究生课程的教学组织。

26号 黄晓琦 影像医学与核医学

黄晓琦教授,华西医院临床磁共振研究中心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功能与分子四川省重点实验室副主任。主要从事精神疾病和行为问题的影像与人工智能交叉研究。先后荣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中华医学科技奖一等奖、四川省科技进步奖一等奖等。关爱学生,秉承因材施教的教学理念,已指导研究生发表国际高水平论文40余篇,国际重要学术会议发言和壁报展示70余次,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19项。其指导学生荣获“互联网+”国赛金奖,挑战杯国赛一等奖。

27号  吕粟影像医学与核医学

吕粟教授是精神放射学(Psychoradiology)的提出者之一,致力于推动这一新方向的发展和临床转化。研究成果以第一或通讯作者在包括 Am J Psychiatry、JAMA Psychiatry、Radiology、PNAS 等相关权威杂志发表高质量论文 80余篇,成果被牛津手册、剑桥教科书等 14 部国际共识、手册和指南收录,获得了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四川省科技进步奖一等奖等6项省部级奖项。他主张针因材施教,注重学生道德素养培养,提倡理论联系实际的学习模式,开展基于病例(Case-Based)的整合教学和小班化教学。

28号 田蓉 影像医学与核医学

田蓉老师治学态度严谨,教学、科研、临床工作成绩显著;恪守学术道德和学术规范,严格审核和把关研究生的科研成果和学术论文,指导学生获得华西临床医学院5A博士论文,优秀开题报告和优秀实验记录;教学态度端正,认真负责,在研究生培养中勤于探索、勇于创新,辅导学生获得国家奖学金、华西英才特等奖学金和博士创新奖学金等;切实关心研究生的成长,积极帮助研究生解决学习、生活、心理和就业等的实际困难;师生关系良好,团队氛围融洽。

29号 朱冰梅 再生医学

朱冰梅教授是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引进人才,日本山梨大学医学部博士,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IH)博士后,曾在NIH任研究员,2011年作为江苏省首批特聘教授回国,2017年入选四川省天府峨眉计划。擅长运用CRISPR/Cas9等技术从事转录因子、组蛋白修饰对基因调控的表观遗传学机制研究,以及针药结合治疗心血管疾病和代谢性疾病的作用及其表观遗传学机理的研究。回国以来,朱冰梅老师先后承担国家973计划独立子课题1项、科技部重大研发计划子课题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项、教育部博士点基金等各项基金。培养人才共29人,其中博士13人,硕士16人。“师者,传道受业解惑也”,朱冰梅老师始终坚持教书与育人相统一,坚持言传和身教相统一,坚持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相统一,坚持学术自由和学术规范相统一,坚持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始终秉承“七导”职责,定期开展团队Lab Meeting,Journal Club Seminar以及各种团建活动,加强团队与其他高校、科研院所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开拓团队研究视野,解决学生在学习生活中遇到的各种问题与困难,呕心沥血,无私奉献,热爱研究生教育,全面关心每一位研究生的成长。

30号 李宁 中西医结合

李宁,男,中共党员,主任医师,1993年来院后已从医从教29年,先后主持并完成各级科研课题10项。坚持立德树人,始终用心相伴学生,用情温暖学生,是学生心中的好导师,曾被临床医学院推荐为“最受学生喜爱的好老师”。沉心医疗教学科研工作,在指导研究生学习过程中能严格把关,总能以最新的鲜活案例,让学生听得进、学得通、用得上,及时对学生的问题提出意见和建议,帮助学生树立正确就业观,积极主动为学生谋求就业求学机会。

31号 薛建新 肿瘤学

薛建新教授,致力于肿瘤放疗与免疫治疗的临床及转化研究,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优秀党员,四川省杰青等称号。以第一/通讯作者发表国际高水平论文多篇,包括Nature Medicine、STTT、放疗领域顶刊红皮、绿皮等杂志。悉心指导学生的科研工作,从科研方向的选择,实验的进展,到未来学术生涯的发展方向;从临床技能的入门,到如何同患者沟通交流;从生活上点滴的关怀到未来人生道路的指引,在学生成长道路上重要的时间节点,总能给予学生力所能及的帮助。

32号 邹立群 肿瘤学

邹立群教授是头颈肿瘤科淋巴瘤亚专业学科带头人。邹老师为人低调谦逊,医德高尚。邹老师对学生谆谆教导,以身作则。邹老师学术造诣深,学术声望高。兼任中华医学会肿瘤委员会肿瘤转化学组副组长、四川省抗癌协会淋巴瘤专委会前任/候任主任委员等学术任职。相关淋巴瘤研究被国内外淋巴瘤指南(CSCO指南,NCCN指南,SIE-SIES-GITMO指南)多次引用。执笔或作为专家组成员参与多部国内淋巴瘤/乳腺癌指南的编撰。


友情链接:
华西临床医学院 @2014 All rights reserved. Designed by
四川省成都市武侯区国学巷37号 邮编6100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