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时空对话|四川大学华西临床医学院“未来医学+”创新公开课第二期
来源:本站发表

2021年5月12日晚19:00,四川大学华西临床医学院“未来医学+”创新公开课第二期在华西第九教学楼演播厅授课。四川大学华西临床医学院/华西医院张伟书记、罗凤鸣副书记、王坤杰副院长;四川大学历史文化学院院长、四川大学博物馆馆长霍巍教授;华西精准医学中心江宁教授等领导嘉宾出席,四川大学、电子科技大学、四川师范大学、成都医学院、重庆医科大学、西南医科大学等文理工医本硕博同学、学者共计120余人现场参会,本次课程同步线上直播,吸引了国内外学生学者累计达1590人次在线观看。

华西临床医学院/华西医院王坤杰副院长首先主持开场,本期课程属于医学人文教育系列活动之一,以“医文融合”为主题,邀请考古大拿和前沿科学家带领我们领略历史长河中中华文明的熏染及探索未来多元文明的融汇。文化是我们民族精神独立性的基本标志,我们只有重视历史、了解文化,才能够把握历史;只有树立坚定的文化自信,才能勇于创新、善于学习,永远保持中华民族精神上的独立性、创造性和生命力。各位青年学子要不断加强我们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中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努力成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大任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华西临床医学院/华西医院罗凤鸣副书记在致辞中对课程情况做了简要介绍,“未来医学+”创新公开课立足于国家实施的创新驱动、教学强国和健康中国的发展战略及“三中心,一品牌”创新前沿发展理念,打造金牌课程,邀请各领域的专家进行交流、互动,紧密结合医学发展,注重学生人文素养培养,促进多学科交叉和探讨。他表示第一期课程反响非常好,坚信同学们今晚听完第二期课程,一定会充满自信的走出这个教室。

未来医学+”创新公开课第二期以“医文融合”为主题开讲。四川大学历史文化学院院长、四川大学博物馆馆长霍巍教授受邀作为第一位讲者,他以《从三星堆考古看华西的人文传统》为题开讲。一幅幅光怪陆离世所罕见的文物图片带领我们穿越历史,近距离领略“沉睡千年,一醒惊天下”的古文明印记,顺着时间脉络层层揭开三星堆文明的神秘面纱;一件件在博物馆都难得一见真容的青铜、玉、陶及黄金制品等世界级的大发现,在世界文明最闪耀的地位绽放;一张张华西老照片延伸出三星堆和华西及华西文物工作者千丝万缕的联系。霍巍教授带领我们一步步踏入三星堆文明、中原文明乃至世界文明交融的绚烂辉煌……三星堆根源于中华大地,与中原文化和巴蜀文化密不可分,加上可能受到同时期其他先进文明的影响,让我们领略到这样宏伟的艺术不是天外来物,而是真实存在的中华文明的沉淀,仍需要进一步探索和发掘。


三千年积淀,再曝天光;五千载传承,群星闪耀。历史长河的一头是远古文明的呼唤和思想的启蒙,一头是多元文明的融汇和求知的探索。中华文明是我们中华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柱,虽历经沧桑,但在五千多年的历史长河中依然保持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如霍教授所言,“未来医学+”的意义正是将我们培养成为心智健康、有深厚文化底蕴、为人类作出更大贡献的“腹有诗书气自华”的全才,真正实现“医者,非仁爱之士,不可托也”。健康所系,性命相托,生命短暂而神圣,有温度的医学才能让生命更美好!

同学们积极参与课程互动,对神秘的三星堆文化提出了自己独特的认知和不解之处,如大立人手持何物、三星堆文物与战争的关系、三星堆发掘中是否有医学体现等,霍教授有深度、有耐心地为我们一一解答,阐述了手持姿势的各种猜想和自己的观点以及当时的社会环境,并表达出未来与医学领域合作的愿望。



中华文明浩瀚星海需要我们不断探索揭秘并传承,人工智能的高科技发展更是我们应该不懈追求并灵活运用的未来。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精准医学中心江宁教授受邀作为第二位讲者,他以《神经工程:人机交互和人机融合的未来》为题将全体师生引入盘根错节的神经和计算机网络中。关于大脑和意识的描述总带着诡谲的浪漫和一丝无助,以抽象和数学方式阐明生物神经系统并以计算机的形式输出,就是我们所要理解的未来科技——人机交互,这是一种涉及脑科学、神经科学、认知科学、计算机科学、控制与信息技术等多个领域的交叉技术。除了作为科技发展和人类文明的必然成果外,脑机接口和人工智能技术在医疗等领域中也有着不俗的表现,给予神经疾病造成肢体功能障碍患者新希望的智能灵巧假肢,也可以用于未来解决失明、瘫痪和听力疾病等,更是未来医学发展必不可少的交融技术。

在课程互动环节,江宁教授针对“霍金教授沟通工作时采用的电脑操作方式与当前的神经工程和脑机接口技术有何联系,当前的新技术是否可解决霍金教授面临的问题?”以及“当前技术在手术操作时,可否为不同经验程度的医师提供前期帮助,帮助医生定位偏倚,协助医生培训和临床实践?”两个问题给与一一答复“霍金教授更多的是依靠人体的自然功能,当前的新技术的确可以为霍金教授提供更便捷的沟通方式,我也非常希望能够在未来十几二十年间能看到神经工程和神经技术的重大突破。”以及“就我个人经验来看,医学+制造、医学+AI等多学科融合旨在将不同领域内的经验相结合,构建系统模型。该模型可以为行业内经验尚且不足的员工指出明确方向,所以当前医学领域内的前沿技术可以通过构建系统模型,为经验尚且不足的医生提供明确的手术指导。”

未来医学+”创新公开课第二期延续了学科交互融会贯通的主旨,以“医文融合”为主题,不仅有精妙绝伦的古代文明三星堆,更有未来人类智能文化人机交互,与会师生在意犹未尽的授课和课程互动中实现了前世、今生和未来的时空转换,在文理工医多学科知识的碰撞中产生更深刻的认知和启发。



撰稿:吴静 霍冠南

2021.5.13


友情链接:
华西临床医学院 @2014 All rights reserved. Designed by
四川省成都市武侯区国学巷37号 邮编610041